国科网

2025-11-06 08:59:05  星期四
立足国科融媒,服务先进科技
踔厉奋发建新功 航空工业集团党员干部职工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真抓实干创未来

点赞

0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浏览量:6次 所属栏目:航空 发布者:田佳恬

企业主要领导

田煜:全面提高飞行试验的行业贡献率和体系贡献率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战略任务等,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同时也更加深刻认识到使命在肩、责任重大。

我们将把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将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相结合,切实推动全会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落实落地,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和科学规划“十五五”发展的实绩实效。

我们将做好对正承接,不折不扣抓好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部署,聚焦首责主责主业,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向,厚植核心能力、深耕关键领域,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有效支撑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的快速生成。我们将坚定航空报国初心,笃行航空强国使命,加快世界一流试飞机构建设步伐,全面提高飞行试验的行业贡献率和体系贡献率,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全力支撑世界一流航空高科技产业集团建设,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贡献试飞力量。——航空工业试飞中心主任

王建国:全面协调推进“三大攻坚战”

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深受教育和鼓舞。全会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顶层设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实践路径,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

我们将持续深入践行“兴装强军”首责,落实“1333”发展思路,全面协调推进市场开拓、能力提升、提质增效“三大攻坚战”。一是以市场开拓注入可持续发展动能,打造核心业务集群;不断推动成长业务集群;探索布局新兴业务集群。二是以能力提升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创新,提升综合技术保障能力;建强队伍,提升干部人才素质能力;强化管控,构建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客户至上,构建高效敏捷保障能力;坚守底线,推进合规管理体系建设。三是以提质增效强基赋能高质量发展,多维发力,推动经营管理提质增效;精细管理,推动成本管理提质增效;协同优化,推动采购管理提质增效;精益改善,推动生产运营提质增效。

勇担历史使命,奋力打造国家战略腹地的航空装备维修核心力量,推动维修产业提质升级,为航空装备提供一流维修服务,为新时代航空强国建设贡献天飞力量。——航空工业天飞党委书记、董事长 

马建良 彭健辉:助力“美丽中国”和“绿色航空”建设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发展指明方向,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的发展目标,把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摆在突出位置。

作为航空工业体系中的重要一员,航空工业勘察院将紧扣全会精神,聚焦首责主责主业,务实推进“十五五”规划编制与落实。一要强化创新驱动,围绕数智工程、生态工程、低空经济等领域科学布局,强化资源投入,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巩固行业领军地位。二要深耕绿色低碳转型,完善“评估—设计—施工—运维”全链条服务,推动“生态+产业”融合,助力“美丽中国”和“绿色航空”建设。三要夯实安全发展根基,强化重大工程地质安全风险评估能力,参与国防设施生态化改造,为航空科研生产与国家安全提供精准勘察保障。

勘察院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技术为擎、实干为要,为航空能力建设和航空产业高质量运营贡献专业力量。——航空工业勘察院党委书记、董事长 及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科研人员

薛贵军:以创新之力,托举航空强国之梦

作为长期扎根航空高端工艺装备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过后,“十五五”规划部署令我有了更新的认识,这既是技术攻关的冲锋号,更是科技自立自强的路线图,为航空高端工艺装备等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航空高端工艺装备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领域,其技术突破与创新直接关系到国家综合竞争力与国防安全,“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明确要求,同时还强调了“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既是紧迫任务也是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航空高端工艺装备的研制过程中自主可控是底线,我们必须对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卡脖子”环节和潜在风险有清醒的认识与研判。在今后乃至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研究要聚焦基础工艺、核心功能部件/单元、工业软件等相关基础领域,才能为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全会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航空高端工艺装备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指明了路径,航空高端工艺装备的创新,必须能够引领和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这意味着我们的成果要能催生新机型、新服务、新业态。例如,围绕无人机、eVTOL等新型航空器,提前布局与之匹配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以及适航标准等,确保产业机遇能被快速捕获并落地,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航空工业制造院副总工程师

赵志刚:挺起科技发展的脊梁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作为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员,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展望“十五五”发展蓝图,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列入“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战略核心位置。我们科研工作人员要清醒认识到:在强国复兴的征程上,必须挺起科技发展的脊梁。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国际安全形势,必须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真正的大国重器必须依靠自力更生。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我深感科技创新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把握历史机遇,不负历史使命,立志投身国防事业发展,以科技创新筑牢国家安全屏障,锚定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助力新质战斗力加速形成。牢记报国初心,笃定强国使命,全力完成好党和国家交予的装备研制和科技创新任务,愿以青春之奋进,续写盛世中华。——航空工业沈阳所高级工程师

刘凤梧:青春为名 铸箭扬威

时代的长河奔涌向前,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吹响了奋进的冲锋号。全会强调“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作为航空工业的一名青年科研人员,我备受鼓舞、深感振奋。

我们要彰显青春之勇。“加强原始创新”,要求我们敢于打破技术应用壁垒,敢于开展颠覆性技术突破、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开辟全新知识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

我们要发挥青春之智。从仿制到自研,从望其项背到同台竞技,航空事业的每一步跨越,都铭刻着自主创新的烙印。“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求我们吃透每一项技术,支撑科技自立自强,让祖国的蓝天拥有绝对可靠的守护。

我们要焕发青春之力。“十四五”的奋斗冲锋正酣,“十五五”的宏图渐次铺展。作为新时代航空青年,我们要彰显青年锐气,在推动航空科技自立自强上奋勇攀登,在促进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上积极作为,铸霹雳神箭、扬中华国威。——航空工业导弹院主任设计师

程起有:抢占未来制高点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的“十五五”规划蓝图,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定位为引领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这为实现直升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航空工业直升机强度设计的“守门员”和管理者,我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高安全、高可靠、高寿命,而这正是强度科技的使命所在。

蓝图绘就,惟有实干。作为一名身处型号研制前沿的践行者,我和我的团队正致力于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顶层设计理念,精准落地为攻坚克难的具体行动。一是以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铸就高质量发展的“钢铁脊梁”,在旋翼系统、复合材料等战略必争之地,全力实现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跨越;二是以全链数智化的融合,植入未来竞争力的“智慧基因”,让AI贯穿于设计、制造、试验、运维的每一个环节,驱动研发模式与产品品质的革命性升级。

“十五五”规划的战鼓已经擂响,我们必须扛起新的使命担当。奋斗的征途是“两个战场”,一是抢占未来的“制高点”,在新质新域装备上锐意创新,以科技利剑开辟发展新赛道;二是深耕应用的“主战场”,将创新动能注入低空经济,让技术成果在通航、救援等关键场景中创造真实价值。使命在肩,惟有脚踏实地。我们将以机制创新激发人才活力,释放科技能量,让每一处攻坚克难、每一项技术突破都成为推动直升机产业向高质量跃升的坚实台阶。——航空工业直升机所强度设计部部长

潘明龙:集智攻关关键技术、瓶颈难题

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深刻认识到,“十五五”时期我们不仅面临着技术的追赶,更是体系的创新与超越。全会着眼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蓝图,强调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让我深切感受到,手中的科研工作不是简单的项目任务,而是与国家命运、民族复兴紧密相连的时代考题。作为科研一线人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需求,把总体设计的系统思维与试验验证的实践勇气结合起来,才能不负时代机遇、不负人民所托。

蓝图绘就,实干为先。身为党员,我们更要立足型号研发全链条,紧扣“十五五”发展目标和航空强国使命,立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推进型号研制、技术攻关、科技创新等重点任务,打造精品型号,做好科技成果转化,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每一个关键技术、瓶颈难题的集智攻坚上。还要广开视野,推动跨专业、跨部门、跨单位的协同作战,强化与高校、院所的交流合作,巩固专业优势,补齐技术短板,增强设计能力,持续打造新质生产力。

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从设计室到试飞场,我们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立足科研一线、潜心创新攻关,为铸就国之重器、开创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贡献力量。——航空工业哈飞设计师

梁昆:前瞻谋划 技术自主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的“十五五”宏伟蓝图,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号角,更为中国直升机产业在低空经济浪潮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与历史机遇。作为一名航空工业直升机青年技术骨干,我深感直升机的规划论证,正是这一国家战略在该领域最生动的缩影与实践。它远不止于性能参数的权衡,更是一场关乎未来任务场景、产业生态的前瞻谋划,以及对核心技术路线的科学抉择。

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我们必须以全新的视角审视直升机研制。其一,战略需前瞻。要敢于跳出传统机型迭代的路径依赖,面向智能化、无人化与绿色化新趋势,在新型气动布局、先进复合材料、智能强度评估等前沿领域提前落子,锁定创新赛道。其二,技术必自主。尤其在旋翼系统强度、复合材料结构损伤容限、数字孪生与疲劳预测等核心强度环节,必须攻克“卡脖子”难题,实现从理论、设计到验证的完全自主可控。其三,体系促融合。要将型号研制与技术能力体系建设深度融合,实现从预先研究、设计分析到试验验证的全链条协同与数据贯通。

落实蓝图,关键在行动。于我而言,这场攻坚战就体现在论证桌前的每一次严谨推演、图纸上的每一轮精细优化、试验场中对每一个数据的执着求证。作为直升机飞行安全的“守门员”,必将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确保每一次计算、每一份报告、每一项决策,都能为打造高可靠、长寿命、轻量化的直升机产品提供最坚实的强度支撑。

蓝图指引方向,奋斗成就未来。当未来新型号直升机冲破云霄,翱翔的不仅是卓越的性能,更是我们这代航空新青年以科技自强之志,不负时代、挺膺担当的青春证明。——航空工业直升机所设计师

陈娅:积极投身未来产业

在“十五五”规划开局之际,作为一名关注航空未来产业的青年,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后,我深受鼓舞,对个人使命与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有了更深的认识。

全会强调必须遵循“坚持高质量发展”等原则,而科技创新正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我愿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勇挑时代重担”的挺膺担当,在航空工业未来产业的广阔天地中潜心钻研,力争在关键领域有所突破,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与力量。

我们青年一代正身处一场波澜壮阔的科技革命之中,不应做旁观者,而要争做积极的参与者与推动者,将个人所学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未来产业的发展绝非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期的投入与耐心,更需要扎实的行动。我了解到,无论是攻克重点任务的罗阳青年突击队,还是致力于实现“低空飞行”梦想的各专业创新团队,他们都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从理论创新到实践转化的奋斗路径。这激励着我,不仅要夯实专业基础,构建跨学科的知识体系,更要勇于在实践中探索,培养解决真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前沿科技与产业应用场景结合在一起。——航空工业南京机电设计师

生产一线

方文墨: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能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航空工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明珠,其产品质量与性能在设计、工艺人员的前期工作完成后,最终直接取决于技能人才的实操水平。

随着增材制造(3D打印)、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航空制造中的应用,传统技能人才需掌握数字化工具与智能设备操作。数字化装配正在朝着智能化方面发展,装备制造过程越来越精细化、智能化,一线技能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减小。但是智能制造对技能人员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这对传统“手工为主”的技能模式提出了新要求。现代航空产品涉及机械、电子、材料、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要求技能人才具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能力。

建设世界一流航空企业,技能人员的职责就是解决从图纸转变为实物的“最后一公里”。我们新一代青年高技能人才一定会苦练技能,练就高超本职业务,续写新时代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华章。——大国工匠、航空工业沈飞钳工

李萌月:深耕数字化装配技能

刚刚结束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更让身处航空工业一线的我们倍感振奋、干劲十足。

全会提出的“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部署,更是为航空工业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清晰路径。作为新时代航空青年,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坚定航空报国初心,对照“十五五”发展蓝图,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精进技能,在不断突破自我的同时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探索多样化实施路径,分层次带领更多青年参与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将专业技能和技术优势转化为助力科研生产提质增效的源动力。作为中航西飞新时代巾帼班组“薛莹班”的班长,我也将带领班组成员将全会部署转化为具体行动,锚定“人工智能+”目标,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航空装配产线的深度融合,聚焦高质量发展,努力深耕数字化装配技能,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向,把“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以昂扬的精神应对工作中的新挑战、新要求,奋力攻坚克难,练就过硬本领,以数智之力托举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用实际行动在航空事业的最前沿贡献磅礴热烈的青春力量。——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航西飞铆工

曹有兵:提升专业能力 做好服务保障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战略部署为新时代航空强国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对提升国家综合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航空工业服务保障工作者,蓝图已绘就,目标在前方,要将先进的航空装备转化为持续可靠的战斗力,关键就在于我们这条“看不见的战线”能否做到精准、高效、万无一失。再先进的飞机,离不开高效的维护、及时的供应和快速的反应,服务保障工作虽不直接参与设计与制造,却是航空装备持续安全飞行的“最后一道关口”。

作为一名奋战在航空工业服务保障一线的青年党员,我倍感振奋,也深知责任千钧。落实蓝图,于我而言,就是保障飞机分秒不差飞过天安门,演训过后平稳落地,跨地区任务圆满完成;更是持续将国家战略转化为保障预案的每一个细节、应急响应的每一秒速度和故障隔离的每一次精准。未来“十五五”期间,我将立足岗位,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加强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研究,从事后维修向事前预防、精准保障转变;基于用户需求,充当设计与用户之间的桥梁,提升用户满意度,充分发挥装备效能,全力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航空工业一飞院服务保障人员

分享说明:转发分享请注明出处。

    相关图讯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电话
    本网站由国科网运营维护 国科网讯(北京)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10-8851692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石路甲69号院1号楼1层一单元114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66964号-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96565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代理域名注册服务机构:阿里巴巴云计算(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