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落实到一线
“核安全文化863基本动作要领”是集团公司全员安全环保行为规范指南。2025年,中核集团组织开展“安全文化落实到一线”活动,进一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推动集团公司全员自觉自律自主地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切实将“核安全文化863基本动作要领”落实落地。
集团公司开设“安全文化落实到一线”专栏,报道各专业化公司、直属单位开展的各项特色工作及取得的成效,促进各板块间相互交流借鉴。
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原子能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全文化是院安全最根本的保障,是院安全大厦的基石。近年来原子能院在集团公司的坚强领导下,以集团公司“核安全文化863基本动作要领”和院安全文化六大原则为指引,持续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断迈进。2025年,根据集团公司统一部署,原子能院制定发布《安全文化落实到一线专项行动方案》,按照“领导一线、管理一线、科研生产一线”三个层级制定行动项17项,积极有序推进安全文化落实到一线工作。
01
发挥做表率作用
安全文化落实到领导一线
原子能院党委高度重视安全,明确党委书记主抓作风建设,院长带领分管院领导负责能力提升,坚持以“时时事事处处认真”的工作理念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工作。2025年,院党委书记7次带队开展“四不两直”安全检查,其他院领导也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安全检查,不断传递高标准期望,推动现场问题解决。院强化核安全领导力提升,将领导力培训纳入《院干部培养培训体系建设》课程中,持续开展教育培训;先后两次邀请核电专家开展观察指导培训,进一步提升观察指导技能,同时增加观察指导频次要求,细化观察指导规范,每月对观察指导工作进行通报反馈,持续提升管理层观察指导能力。

党委书记开展现场检查

管理者观察指导培训
02
全面提升执行力
安全文化落实到管理一线
原子能院落实“全级次穿透式监管”要求,创新监督方式,开展核安全独立监督“蓝军”检查,依托集团公司核安全技术支持中心力量,协调外部资源,由安全总监带队,开展院内独立综合监督。同步开展“不打招呼”核应急拉练、人员访谈和安全环保理论考试,已对CEFR、49-2堆、放化所、安全所等开展监督,取得良好效果。强化院级监督管控,积极开展各领域专项监督,监督数量和次数远超去年同期。加强日常监督,每日院所两级发布安全环保日报,保障高风险作业和重要活动可控在控,以高标准、严要求筑牢安全防线。针对研究堆运行事件相关问题,院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主管运行院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运行管理能力提升领导小组,以问题为导向,制定院研究堆运行管理能力提升方案,形成35项行动项,从组织与运行管理、安全文化、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经验反馈、资源配置方面开展专项提升。

“蓝军”监督检查
03
严格遵章守规
安全文化落实到科研生产一线
原子能院组织基层研究室、车间、项目部、一线班组等开展专题安全学习,结合科研生产实际和典型事故案例,对安全环保工作进行再强调、再落实。组织基层从业人员进一步认清自身岗位安全环保职责,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格落实“两个零容忍”,切实杜绝“三违”行为。积极推动各单位使用防人因失误工具,组织各重点核设施开展防人因失误专项培训,持续利用CEFR防人因失误实验室开展研究堆运行人员日常实操培训,组织开展防人因失误技能比武大赛,积极组织参加中国核电防人因技能大赛,持续提升人员防人因失误技能水平。组织试点班组开展班组安全素养提升专项活动,建立较为完善的班组建设制度体系及个体安全素养培养体系,将良好个体安全素养融入生产和管理各环节,全面压实院安全核心价值观,打通现场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推动全员将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防人因失误技能大赛颁奖

脚手架举一反三专项检查
04
“树标杆、抓典型”
营造良好安全文化氛围
原子能院积极开展“树标杆、抓典型”活动,聚焦一线人物,积极选树在安全实践中表现突出、严守规程、勇于担当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广优秀实践经验。曝光反面典型予以警示,强化全员红线意识、底线思维,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
1
重设施升级强基础保障
抓数智建设创管理标杆
——坚持资源保障
放射化学研究所所长鲜亮,坚持资源配置,持续加大自主资金投入,对全所各设施老旧工号进行能力提升。同时,对标国际标准,开展数智化管理系统开发,建设放射化学标杆实验室,持续提升设施运行本质安全。

鲜亮讲安全课
2
严慎细实落实安全防线
以身作则强化安全期望
——坚持承诺安全第一
院核技术综合研究所副所长贾先禄在工作中,着重强化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积极推动计量能力建设项目的标准化建设。他严格遵循安全设施、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运行”的原则,在施工期间多次亲临一线,狠抓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的落实,最终保障该项目安全如期完成,并顺利通过安全环保验收。

贾先禄组织落实安全工作
3
设施运行困难多
安全防线必筑牢
——问题的识别与解决
院中国实验快堆在换料过程中发生转运室转运机故障,该设备是快堆换料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影响整个换料过程安全。事发时,转运机故障所处位置风险较大,开展维修工作难度高、挑战大。为此,院立即召集安全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分析评估,研究制定维修方案,多次召开反应堆安全委员会会议对维修方案进行审查论证。通过对此次维修开展事故预想精准分析,全领域全过程风险识别,制定应对措施,固化到维修实施方案及操作程序中,并集中资源研发2项专用安全工具,确保维修过程安全有序开展,保障中国实验快堆顺利完成换料。


CEFR换料问题现场专题会
4
管理要求一目了然
操作规范一看就懂
潜在风险一望即知
——持续改进
院后勤服务集团始终坚持持续改进,在科研生产一线创新推行目视化管理,发布《目视化管理手册》,实施示范引领工程,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将目视化管理纳入常态化安全管理手段,将安全文化转化为直观的视觉指引,形成可推广的标准化模式,为科研生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目视化管理手册

现场实施效果
5
首战即决战
连续奋斗守底线
——做到讲安全
院堆工所25室中广核研究院热室设施建设项目调试项目部,按照“联检一部分,接收一部分;接收一部分,调试一部分”的思路开展工作。在全员关注安全的氛围中,整个团队精诚合作、勇于担责,展现出首战即决战的风采,顺利完成节点任务,无安全质量问题产生,得到业主方高度认可。

项目部进行安全检查

项目部开展应急演习
6
激光创新强科技
安全运行铸基石
——做到讲安全
“天光一号”是我国最大型的氟化氪准分子激光装置,已安全运行超过25年。在老一辈科学家科技创新和安全生产精神的熏陶下,科研和运维人员共同努力,人防、物防和技防多管齐下,实现激光光源、电子束泵浦激光放大器、光电参数实时监测、激光腔气系统等优化升级和激光装置稳定运行,有效保障了聚变物理、激光核物理、高能量密度物理、航天器防护、核工业应用等领域的科研创新。

开展激光核物理工作
原子能院通过扎实推动安全文化落实到一线,开展“树标杆、抓典型”活动,全面提升了管理层领导力和员工层执行力,营造了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持续提升核安全文化水平。
后续原子能院将继续深入开展安全文化提升工作,促进全体从业人员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营造自觉、规范、有序、自律的安全文化氛围,将良好安全文化素养融入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原子能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