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xhpfmapi.xinhuaxmt.com/vh512/app/12740336
近日,中核集团举办“大美新疆看中核”融媒体活动,在推动国家能源结构转型与服务边疆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中核集团以“向新 向绿 向未来·共建核美家园”为指引,将清洁能源开发、战略资源保障与区域生态民生改善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央企与边疆大地共生共荣、同频共振的协同发展之路。
喀喇昆仑山河谷之中,叶尔羌河奔腾不息。这里干旱少雨,生态脆弱,却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在这里,一座被誉为“新疆三峡”的超级工程——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巍然屹立。该工程由中核集团投资建设并运营,是在水电能源开发与边疆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路径上的一次成功探索。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大坝全貌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之一,也是目前新疆在运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负责该工程的总工程师孟涛介绍道,该工程的特点是“三高一深”,即高面板堆石坝、高地震烈度、高边坡危岩体处理、深河床覆盖层。工程建设过程中,每一步都是挑战,每一步也都在创造行业新标杆,展现出中国水利建设的技术实力与大国工程的魄力。
据统计,电站年均提供清洁电能约22亿千瓦时,极大缓解了南疆四地州电力紧缺问题,减少二氧化碳及烟尘排放超百万吨。但阿尔塔什水电站的意义远不止于发电,孟涛说:“我们这个工程,经济效益是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社会效益。”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彻底终结了叶尔羌河流域内的千年水患;灌溉保证率由50%提高至75%,支持超千万亩农田稳定生产。值得关注的是,稳定的灌溉水源还带动了特色农业的发展,以沙棘为例,作为新疆重要的经济作物,其规模化种植得到了可靠的水源支持,为当地带来了新的增收途径。此外,该工程通过年均向塔里木河生态输水3.3亿立方米,有效修复下游湿地与胡杨林生态系统,助力区域生态复苏。
更值得关注的是,工程建设与移民安置、精准扶贫紧密结合。由于地处阿尔塔什水利枢纽的库区,库斯拉甫乡的1144户4202名群众整体迁至泽普县桐安乡,中核集团承担了超过20亿元的移民安置经费,并设立移民安置管理部门,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搬迁后桐安乡全景
伊布拉音·库尔班大叔也是搬迁到桐安乡的村民,他正是这4000多名搬迁群众中的一员,也是桐安乡巨变的典型见证者。从过去在原库斯拉甫乡年年抗洪、出行艰难,到如今住在基础设施完善的安居房,享受稳定的水电供应和便利的交通,他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新疆发展太快,我们很高兴,”库尔班大叔用着不太熟练的普通话感慨道。如今,他还加入了乡里的老党员调解队,继续为社区治理贡献力量。
原库斯拉甫乡的村民古力纳尔·艾海提是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的亲历者,他目睹了家乡从洪灾频发到安居乐业的转变:“以前一发洪水都要跑到外面去,家里不安全,整个乡都提心吊胆,现在再也不怕了。”如今的桐安乡,各民族群众共居新村,告别了叶尔羌河的千年水患,人人有就业、月月有收入,真正实现了“安居”与“乐业”的统一。这个由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组成的大家庭,由此迎来了安定、富裕的新生活。
央企的责任,不仅是把项目建好,更要让一方百姓受益、让一片土地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中核在新疆的实践,为我国能源资源类企业在边疆地区的项目运营提供了宝贵经验:以技术突破实现资源高效开发,以定点帮扶增进民族团结,以生态保护与环境修复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切,最终都指向一个目标——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真正扎根边疆、建设边疆、造福边疆。
在这辉煌成就的背后,凝聚着无数中核人的汗水与坚守。他们以戈壁为家,与山川为伴,用中国智慧攻克世界级技术难题,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彰显了央企服务国之大者的使命与担当,在天山南北谱写了与国家共进、与时代同行的壮丽诗篇。(2025-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