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与机器人产业深度融合的浪潮下,越来越多汽车链企业开始跳出传统赛道寻找新增长极。9月8日晚间,深耕汽车减震系统20余年的正裕工业抛出重磅公告:拟联合双博士背景的行业技术专家董波,共同出资1000万元设立深圳斐博森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斐博森”),其中正裕工业以货币出资600万元持股60%,正式宣告切入机器人柔性触觉传感这一“电子皮肤”核心赛道,成为汽车零部件企业跨界机器人领域的又一典型案例。
正裕工业作为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参与者,主要产品覆盖汽车悬架系统减震器、汽车橡胶减震产品以及发动机密封件等。近年来,公司业绩呈上扬态势,今年上半年,正裕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3.56亿元,同比增长39.62%;归母净利润达1.1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20.67%。
在稳固汽车零部件业务的同时,正裕工业敏锐捕捉到汽车与机器人产业融合带来的机遇。此次设立的斐博森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正裕工业以货币方式认缴600万元,持股60%,将专注于机器人用柔性触觉传感技术的研发、传感器的设计与制造,以及信号处理系统的开发与测试,致力于构建完整的柔性触觉传感系统技术闭环。
此次瞄准的柔性触觉传感,正是当前机器人产业的“卡脖子”环节之一。这种被称为“电子皮肤(e-skin)”的技术,能通过柔性基底上的微传感器阵列,模拟人类皮肤对压力、温度、湿度的感知能力,甚至实现对物体纹理的识别,是机器人实现精准抓取、人机安全交互、复杂环境作业的关键。但目前国内市场中,高端柔性触觉传感器仍依赖进口,本土产品普遍存在灵敏度低、寿命短、兼容性差等问题,尤其在工业机器人精密装配、服务机器人护理交互等场景中,国产替代需求迫切。
根据VerifiedMarketReports的测算,到2033年,全球柔性压力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8亿美元,2025-2033年的年均复合增速达12.1%。
为确保在柔性触觉传感技术上取得突破,正裕工业引入“硬核”技术带头人董波博士。董波拥有南开大学光学博士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双学位,在光子集成器件、SAW/BAW芯片、光电检测等方面成果斐然。他不仅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和Elsevier联合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还担任国家科技奖及国家重点项目评审专家。在斐博森公司,董波将负责技术研发,组建专业团队并主导传感器相关项目,确保研发进度契合正裕工业制定的商业计划。
不过,正裕工业也在公告中坦言,斐博森公司拟开发的柔性触觉传感系统尚处于初期技术开发阶段,存在开发不及预期甚至开发失败的风险。此外,拟开发产品的上市时间和未来市场接受程度也存在不确定性。
尽管前路充满挑战,但正裕工业此次跨界布局机器人领域,是顺应汽车与机器人产业融合趋势的积极尝试。随着汽车产业在智能化、电动化进程中积累的技术,如传感器技术、控制算法等,与机器人产业的技术协同效应日益显著,正裕工业有望凭借在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积累的经验与资源,在机器人柔性触觉传感这一细分赛道上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为公司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也为推动机器人产业的技术创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