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是BAT中唯一拥有从“搜索-推荐-交易-支付-物流”全链路闭环的公司,覆盖了“商品流+资金流+物流”的数据与执行通道。
内容/林书
编辑/咏鹅
校对/莽夫
阿里的AI战略演进不仅停留于云侧。
过去一个多月,阿里连续在三条主航道加速AI落地:高德地图2025版本上线全球首个“需求链智能调度”系统,阿里国际站Accio Agent内测邀请码被海外买家炒至“一码难求”,淘宝搜索框则低调上线“AI万能搜”并灰度放量。
这三条链路意味着除AI算力、AI云平台、AI模型等技术能力投入外,阿里多业务正全面AI化。
从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来看,AI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8个季度实现三位数的同比增长,季度AI收入占外部商业化收入的比例已超过20%。且在财报电话会上,阿里巴巴CEO吴泳铭披露,过去四个季度,阿里已经在AI基础设施以及AI产品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
这表明阿里AI战略已走向“变现期”,市场也积极给予正面反馈。除股价大涨外,花旗、高盛、摩根大通等国际投行,不约而同地调整了对阿里的估值模型,不再仅以电商利润计算其估值,而将阿里云作为独立增长业务给予更高估值倍数。但电商仍是阿里的基本盘和现金牛。阿里将业务划分为如阿里云、钉钉、夸克等由AI直接带动收入增长的AI驱动型业务,和淘天、阿里国际、菜鸟等由AI提高商业效率的AI融入型业务。其近六成的营收来自电商,超过95%利润由淘天贡献,因此阿里AI战略与淘天业务的融合成效显得尤为重要。在本地生活、传统电商皆已“卷到尽头”的情况下,阿里试图通过自身遍及全球的智能化电商、物流体系,成为全球物流、金融的“收费站”。财报显示,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上季度收入为347.41亿元,同比增长19%,主要由跨境业务的强劲表现所带动。另外,截至2025年7月,阿里国际AI服务的调用量在持续增长,平均日调用量已突破10亿次。
这说明,阿里在AI时代的战略重心,或许正从“流量分发”,逐步转向“现金流调度”。这是它未来十年新增长曲线的底座,也是接下来三年计划投入3800亿元重注建设AI基础设施的最大落点。
Part.1
AI时代的“新枢纽”
其国际站推出的一款名为Accio的对话式AI搜索引擎。该工具专为跨境B2B采购场景设计,用户只需用自然语言提出需求,系统即可自动梳理并推荐合适的供应商与商品,逐步引导用户完成整个采购流程。
Accio旨在减少交易中的中间摩擦成本,提升撮合效率,其战略意图十分明确,即打造一个AI时代下不可替代的底层“交易系统”,深度融合商家、工厂、物流与金融等环节。尽管自AI浪潮兴起以来,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也陆续推出了自研AI工具,但它们大多仍聚焦于推荐算法、广告投放等表层功能。相比之下,Accio显示出阿里在构建深度智能化贸易基础设施方面更为彻底的布局。
这也是基于阿里牢固独特的护城河,它手里握着一张别人抄都抄不来的“物流+资金+数据”的三合一底牌,并且把这张底牌做成了“可编程接口”。
别的巨头想的是先将用户留在自己的App里,再通过流量效应实现盈利,而阿里干脆反着来——它已经把中国最重的商业基础设施,包括菜鸟的仓储网络、网商银行的金融能力、支付宝的风控体系、1688的供应链资源以及淘天的流量生态全部模块化,打造成类似“乐高积木”式的可组合单元。
换句话说,阿里是BAT中唯一拥有从“搜索-推荐-交易-支付-物流”全链路闭环的公司,覆盖了“商品流+资金流+物流”的数据与执行通道。
截至2025年3月,支付宝全球年度活跃用户超10亿,处理交易量占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约50%。同样地,在物流方面,2025财年,菜鸟网络收入为1035.06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69%来自外部客户。每日处理跨境及海外包裹超450万个,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将这样的“全链路”优势与AI结合,早在2023年时,阿里CEO吴泳铭就致力于建设全球化的数字供应链网络和AI+数字零售核心技术能力,希望未来几年在重点新兴区域市场获得突破。
从那时起,菜鸟就开始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设全球智能物流网络;而本地生活以高德和饿了么为主体发展到目的地和到家的科技服务。
因此,在这场AI时代的较量中,阿里所追求的或许并不是覆盖所有生活场景,而是死死咬住“交易”这个命脉,将所有能产生“资金流动”的场景,通过AI并轨到自己的现金流铁路上。
换句话说,只要涉及电商、物流、支付,就必须经过阿里修的这条AI“金融通道”。
Part.2
绕不开的“收费站”
在当前的AI浪潮中,尽管拼多多、抖音等电商竞争者纷纷借助AI优化自身业务,但从整体商业闭环来看,仍缺乏一些关键的“硬基础”。
拼多多虽然增长最快,却最早触及增长天花板。2024年,其国内主站GMV增速已从20%-25%下调至15%-20%。在AI应用方面,拼多多的打法务实而狭窄,比价、推荐、客服等全是“单点效率工具”,没有自研大模型,也没有自建仓储、物流等向外输出的基础设施。
抖音则充分发挥其内容生态优势,将AI聚焦于内容侧,剪映、即创、数字人直播,核心是把短视频流量继续放大,但其对供应链、履约几乎零掌控,离真正闭环还差一条物流和资金链。
唯独阿里,在新一轮AI电商的竞争中,一开始就把“模型、物流、资金”三件事全攒在自己手里,而这背后,是阿里在“硬基建”方面的长期的投入。
但与京东、亚马逊这类什么都要自己建、自己管的同行而言,阿里的一大变通之处,就在于开始用轻量化的SaaS和API让重资产“轻量化”,从而让业务铺得更快,也更便宜。
最近这两年,阿里也觉得自己的线下资产太重,开始将“重包袱”一个个往外甩。
2024年12月,阿里宣布出售银泰百货100%的股权,交易金额约为74亿元人民币。到了2025年新年伊始,阿里再次宣布出售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的全部股份,交易金额高达131.38亿港元。8月31日,盒马X会员店全国关停。
对此,阿里管理层说得很直白:传统实体零售“不是我们的核心聚焦”,能退就退。
但这不代表阿里要“瘦身回线上”,它只是把过去“自己拿地、自己开店”的重模式,换成了“把线下资产当API调用”的轻模式——仓库、门店、即时运力不再自己背,而是让合作方去背,阿里只保留调度和收租的接口。
简单说,就是把仓库、货车、快递员这些“硬件”统统变成手机里的“软件按钮”。商家只要在系统里点一下,菜鸟就告诉你:货该放哪个仓、哪辆车顺路、哪个快递员最近,商家可像“打车派单”一样,接入系统获得最优仓储推荐、路径规划与配送安排,实现全链路数字化。
反映在财务上,菜鸟“物流云”及“数智化技术服务”连续两年增速50%以上,2024-2025年通过输出仓储自动化、RFID追踪、智能合单等技术,海外大型客户数量同比增长61%。
这说明阿里跨境电商的收入大头不再是自营仓配,而是向外部商家和物流公司收取的技术服务费。
换句话说,阿里不是不要线下,而是让线下变得“可插拔”。重资产留给别人,自己继续当“交易电网”的调度中心,在轻资产模式下继续巩固其作为商业基础设施的核心地位,持续从每一笔交易中获取技术服务收益,该收的过路费一分不少。
Part.3
全球“商业血管”
在线下重资产的支持下,阿里正在用AI,将分散在不同业务单元中的“交易节点”重新整合与调度,形成一个能够实现“统一调度、统一计费”的中枢大脑。
今年2月,阿里国际站的全线AI产品相继接入Qwen2.5、DeepSeek等先进推理模型,尤其是原生AI应用Accio的推出,让阿里国际站的AI应用引发全球高度关注。
作为全球首个B2B AI搜索引擎,Accio上线不到半年,用户量就突破了100万大关,4月份的询盘量更是实现了月环比翻10倍的惊人增长。
像Accio这样的AI生意助手,不仅能实现自动接单,还能自动调用接口,获取物流信息,自动跟买家确认信息、起草订单,实现无人值守、自动成单,真正实现了从询盘到成交的自动化闭环。
而这背后,调用的正是菜鸟的全球物流、跨境仓、干线、清关API。
阿里在目前的海外业务中,手上相当于有两张地图。
第一张是“地产图”——1650万㎡仓库、200条航线、12个e-Hub,都是仓库、飞机、传送带,确实是实打实的重资产。
第二张是“App图”——菜鸟把它们全部封装成Accio这样的应用,就像滴滴把司机、车辆、路线都写进算法里,只要外部商家在系统里点一个按钮,跨境仓库、飞机航线等仓储和运力资源,就能像网约车一样被“派单”。
如此一来,重资产并没有消失,只是从“我亲自盖、亲自飞”变成了“我租给别人用,按次收钱”。
这样,就避免了每进一个国家,都要重头来一次“买地、招人、办证、打价格战”的痛苦。从而将物流、电商和交易的整条链路,做成可插拔的API卖给各国电商平台。
尽管仓库还是那间仓库,但空置率、扩张速度、成本结构已经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2025年菜鸟高管公开表示,全球化业务整体占比已“过半”,且外部业务高于集团内部。
8月4日,菜鸟宣布升级欧洲G2G(国到国)跨境物流解决方案,支持35个欧洲国家及地区之间互发电商快递,覆盖99%的欧洲区域,实现“泛欧3日达”。
如果将整条“全球商业血管”想象成一条跨国高速公路,阿里过去是收费站——谁过车谁交钱;现在它用AI把收费站升级成了“智能调度中心”,车还没上高速,系统就已通过AI算力实现智能选线、动态定价和全链优化,算好哪条车道最空、哪段路最便宜。
在这样的链条中,高德瞄准了本地生活的需求,淘宝AI则强化国内交易效率,而菜鸟及Accio,则锁定了全球化的物流和资金流。
AI就是中间的“调度大脑”,实时比价、实时结汇,把原来分散在各国、各平台、各仓库的“车、货、钱”全部并到一条高速公路上,最终形成一张遍布全球的“商业电网”。
而阿里总部则退到更上游的位置,成为了电网调度中心+标准制定者。
今天,阿里的护城河虽然还在,但水位却已经下降。
淘系电商的市占率从2019年的66%滑落到2024年的33.1%,2025年Q1淘天收入增速仅3%,远低于拼多多59%的营收增速;云计算业务也面临着华为云的冲击,19%的国内市占率仅次于阿里云;本地生活则势必要与美团、抖音团购打持久战。旧优势正在不断被“拆墙”。
但与此同时,阿里仍握着3.3亿平方米仓储、200条国际干线、12个e-Hub、支付宝10亿实名账户、网商银行5000万小微授信、以及20年沉淀的商品知识图谱。
这些资产在过去是“成本”,现在被AI重新编译成可调用的API。
于是,在AI时代,阿里的战略正逐渐清晰:不是放弃优势,而是用算法把优势货币化——让仓库、航线、支付牌照、数据图谱全部变成可计价的“算力+运力+资金流”,为阿里的版图注入新的血液。
END
原文标题 : 重新理解AI时代的阿里电商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