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机器轰鸣;特色种植基地绿意盎然;乡村道路宽敞通畅……宁夏同心县,这座曾地处西北贫困带的小城,如今处处涌动着蓬勃生机。自2013年中核集团开启定点帮扶以来,十二年间,政企同心、双向发力,让这片土地实现了从“脱贫摘帽”到“乡村振兴”的跨越式发展,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宁夏回族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县”等荣誉称号。中核集团连续19年获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连续6年获评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考核“好”的最高等次。中核(宁夏)同心防护科技有限公司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近日,记者深入同心县,实地探访这段央企践行社会责任、与地方百姓携手共赴美好生活的温暖故事。
产业赋能:从“输血”到“造血”的华丽转身
走进中核(宁夏)同心防护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200多台缝纫机整齐排列,身着统一工装的妇女们正专注地缝制医用防护服。员工风采展板上,写满了员工们对公司的感谢:“感谢中核让我在家门口就业”“有了收入可以让全家过上好日子”“姐妹们一起工作很开心”……这些朴实的文字,记录着产业帮扶带来的真实改变。
8月1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带领部分自治区政协委员,在同心县下马关镇芦笋种植基地调研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8月1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许宁带领自治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部分政协委员实地走访中核(宁夏)同心防护科技有限公司,围绕“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开展专项民主监督调研
同心县中核清洁能源产业园
“记得刚来时,很多姐妹连缝纫机都没见过。”车间主任马小燕回忆道。这位从普通女工成长起来的管理者,如今带领着300多名员工,其中90%是当地少数民族妇女。
“2020年,由于孩子上学远,我们在学校附近买了新房;2023年,我给自己买了一辆小汽车,方便了一家老小的出行。这些都是从中核集团挣来的。”这是马梅的心声,更是对中核集团的一份真挚感情。
中核(宁夏)同心防护科技有限公司员工风采展板上,写满了员工们对公司感谢的话语
中核(宁夏)同心防护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2018年,中核(宁夏)同心防护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是中核集团在对口帮扶同心县成立的扶贫项目,专门从事核辐射防护、劳动安全防护、专业服装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7年来,中核集团以“同心模式”推进同心县“脱贫摘帽”、带动配套行业发展,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形成了央企帮扶的新格局。从2018年的3条生产线,发展到如今的9条,目前,公司年产值超8000万元,直接带动同心县300多个家庭1600余人稳定脱贫致富,间接带动了同心县运输、物流、餐饮等配套行业快速发展,完成了由“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帮扶的转变。
中核(宁夏)同心防护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女工正在缝制服装
2019年,中核汇能有限公司正式进入同心县,成立中核(宁夏)同心新能源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新能源产业“短平快”“小而美”的优势,开启了以新能源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
中核(宁夏)同心防护科技有限公司融合同心地域文化特色精心打造的文化长廊
驱车驶入同心县河西镇,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是中核同心10万千瓦光伏电站,从开工到并网仅用80天,创造了行业纪录。更令人惊喜的是,“光伏+农业”模式让土地利用率提高了60%,农民收入翻了一番。
中核同心兴隆山风电项目
十二年来,中核集团在同心县累计投资39亿元,建成风光电项目37万千瓦,年发电量超6亿度。同时,引入上能电气、英利能源等产业链企业,形成“风光储一体化”新能源产业集群。
中核(宁夏)清洁产业园引进英利能源生产线
在中核汇能同心兴隆风电项目点,记者实地感受了同心县新能源发展的“强劲风力”。一排排高大洁白的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山顶上,有节奏地发出“呼呼”的声音。据该风电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项目是中核汇能有限公司以新能源产业发展融合乡村振兴的“同心模式”的缩影,不仅为同心县风光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可再生洁净能源,让百姓和企业共享“蓝天碧水”。
民生改善:从“最不宜居”到“日子红火”
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却有着适宜枸杞生长的气候及土壤。脱贫攻坚期间,同心县委和政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有机枸杞种植,曾经的戈壁荒滩,如今变成了万亩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有机枸杞基地。
同心县不乏名优特色农产品,但没有好的销售方式和渠道,经济效益与社会预期不符,导致很多名优特色农产品走不出去,销售不畅。中核集团派驻同心县的历任挂职干部,均在工作中把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为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同心县菊花台庄园枸杞种植基地
2024年,中核集团通过凯利商城、“832”平台、央企消费帮扶平台开展食堂食材、工会福利、职工个人采购等多种形式,直接和间接带动同心县优质农副产品销售超过5000万元,其中有机枸杞产品销售达到500万元,实现从消费帮扶向产业帮扶的跨越。
50岁的马旭花在菊花台庄园枸杞种植基地工作已10年,2013年之前,马旭花和祖辈一样,靠天吃饭,天不下雨,连吃饭都艰难。
“那时候,想挣钱也没办法挣,没地方去,年轻人还能去外地打工,妇女和上年纪的人基本上没有收入来源。现在一年收入能达到三四万元。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离家近还能照顾家里的小孙子。”马旭花说,在种植基地工作,收入不仅得到了提升,每天花十分钟骑着自行车就能往返基地和家中,她很满意。
中核集团投资打造的旱天岭村肉牛养殖园区
同心县旱天岭村,是同心县“十一五”生态移民村,属于自治区确定的深度贫困村和挂牌督战村。中核集团的到来,给旱天岭村带来了新的希望。2018年,中核集团投资30万元打造了旱天岭村肉牛养殖园区,建成标准化养殖圈棚10座,实现肉牛养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集体经济。2019年,河西镇又筹措中核帮扶资金、闽宁协助资金、壮大村集体资金、县财政资金等2300万元(中核集团投入400万元),总结出“中核集团+村党支部+养殖园区+致富带头人+建档立卡户”的中核扶贫模式,打造旱天岭村肉牛养殖基地二期项目。
旱天岭村村民马国财说:“以前住在山上种地,生活很苦,现在我养牛,一年能赚到近10万元,足够我们一家三口生活。”
中核汇能有限公司进入同心县,开启以新能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从产业帮扶到环境改善,中核集团构筑起的“同心模式”,让同心县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在旱天岭村,如今,一座座农家屋舍的外墙都装有一台设备,连着地埋井,旁边还放着三块光伏板。在这里,中核集团公司给村里建了首个“天光地热”零碳供暖示范项目,这套设备冬天获取地热和太阳能,夏天又把光热循环到地下,实现了“冬天暖气+夏天空调”。
中核集团在同心县旱天岭村建成全国首个“天光地热”零碳供暖百户示范项目
教育扶智:深化人才教育帮扶筑牢发展基础
连续十年实施“核苗计划”,累计帮助3000多名困难家庭的大中学生完成学业;支持打造同心县中小学思政实践教育实训基地;提升完善河西镇旱天岭村小学、幼儿园基础设施;引进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爱心厨房”项目,为全县10所农村小学无偿更新食堂设备及用具,全面支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中核(宁夏)同心防护科技有限公司为困难职工家庭学生给予助学资金帮扶
一直以来,中核集团不断强化人才教育帮扶,助力同心县实现从“扶贫”到“扶智”再到“赋能”的梯次跨越。
聚焦乡村治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核集团大力支持同心县乡镇党校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累积开展乡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各类技能型人才培训4.8万人次,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筑牢人才根基。2023年,同心县核工业精神展览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建成核科普基地,生动呈现了我国“两弹一艇”从无到有、核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获评中核集团第二批党性教育基地,已接待13.6万人次参观学习。
中核集团加大同心县枸杞消费帮扶力度,助力枸杞产业发展
为充分发挥核技术应用领域资源、技术与人才优势,中核集团还开展“组团式”医疗帮扶。
日前,在同心县人民医院,一台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手术刚刚由泌尿外科的医生们完成。“以前这种手术只能去银川做,现在我们自己就能完成,费用省了一半。”同心县人民医院院长马瑞军说,变化源于中核集团的“组团式”医疗帮扶。2018年起,中核集团选派北京核工业医院专家长期驻守,助力医院创建了宁夏首个县级“三级乙等”医院,7年来,专家们带来了10多项新技术,医院门诊量翻了一番。
截至2025年7月,中核集团已累积向同心县人民医院选派8批对口帮扶医疗专家,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乡村振兴一线。
帮扶不是简单的给钱给物,而是立足长远、系统谋划的“造血式”帮扶。从产业培育到民生改善,从生态建设到教育扶智,中核集团不仅带来了项目和资金,更带来了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管理经验,为同心县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站在新的起点上,中核集团与同心县的合作正在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共同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宁夏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