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发展之基。面对水资源调配、洪涝干旱预警、河湖生态保护等新挑战,水利部正大力推动智慧水利建设,强调用“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筑牢水安全防线。响应时代要求,航天宏图水利遥感SaaS服务平台应运而生,成为水利行业迈向智能化、数字化的强大引擎。
水利遥感SaaS服务平台
水利遥感SaaS服务平台基于PIE-Engine宏图卫星云平台构建,专门面向水利行业提供遥感应用服务。该平台集成了国内外多种卫星数据资源,可提供丰富的算法和生产线模板,实现遥感数据处理、标准化产品的批量化智能生产,支持分类产品、地表要素的智能提取与信息挖掘,以及产品的质量检查、精度评估。
分钟级响应,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24年6月中旬至9月,航天宏图水利遥感SaaS服务平台累计开展洪涝灾害应急监测100余次,交付数据达3000余景,覆盖23个省份;
2025年至今,累计开展应急监测60余次,交付数据超2000景。及时准确的监测数据为各级部门的防洪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分钟级的快速响应,显著缩短防汛决策时间,极大提升指挥调度效率,有效保障流域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北京市房山区2025年7-8月水体范围监测
“千里眼”看透江河湖库:数据底座坚实可靠
航天宏图水利遥感SaaS服务平台依托PIE-Engine宏图卫星云引擎,拥有强大的数据汇聚能力。平台整合了全国68大水系的水文地质数据、行政区划数据、地形地貌数据、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植被覆盖及土壤质地等海量数据,构建了数据共享体系。
“水利星座”升空:2024年,我国首颗水利专属卫星“水利一号”成功发射,与“女娲星座”组网运行,实现5.6小时重访、毫米级形变监测,在轨智能处理技术可为凌汛、洪涝灾害、水利工程监测等场景提供准实时、独家数据源。
“水利星座”数据获取能力
智能算法加持,高效提取关键信息
面对海量的水利数据,如何快速准确地提取关键信息至关重要。平台集成天权大模型+DeepSeek双引擎,深度融合遥感影像智能解译与水文知识图谱,实现了强大的智能化信息提取与分析功能。
天权大模型算法
在汛期,它能够一键智能识别水体、建筑物等要素,自动提取土地利用分类信息并进行动态变化检测。通过这些智能算法,平台可快速生成防洪内涝灾损评估及影响分析报告,将原本复杂繁琐的数据处理流程,转化为高效精准的信息输出,大大提升了防汛决策支持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为争分夺秒的防汛工作赢得宝贵时间。
全链条多模式服务,满足多元业务场景
航天宏图水利遥感SaaS服务平台面向水利行业设计院、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及个人用户,提供从水利基础数据处理到水文水动力模型计算的全链条数值产品服务。无论是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还是小型灌区的管理,平台都能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满足水利行业多元业务场景的需求。
生态共赢:从政府到公众的治水新生态
航天宏图与水利部信息中心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与武汉大学、河海大学等机构进行长期合作,正在从两大方向推动水利变革:
数据开放:开放100+类水利遥感数据集,支持高校科研与公众参与监督;
标准输出:牵头制定《卫星水利遥感应用规范》,成果获2024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
结语:以科技重绘人水共生新图景
航天宏图水利遥感SaaS服务平台凭借其卓越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水利行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它让水利管理更智慧、灾害应对更从容,为构建人水和谐的美好未来贡献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