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积极性,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
中核集团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以最高标准推进定点帮扶工作,今年再创佳绩——连续七年获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成效考核“好”的最高等次。
2024年,中核集团累计向4个定点帮扶县投入无偿帮扶资金6400余万元,多项数据再创历史新高。中核集团发布乡村振兴及定点帮扶工作要点,组织召开全系统工作会,强化集团统筹。坚持以上率下,推动企地交流共建。集团公司党组领导先后7次分赴四个定点帮扶县实地调研指导,实现调研全覆盖,确保政策衔接有序、资源保障到位。坚持大力协同,凝聚内外帮扶合力。对内,创新优化“1+1+3”对口支持与联络机制,强化乡村振兴考核激励机制保障。对外,探索与相关部委、央企、高校合作,推动资源整合。坚持选优配强,加强帮扶人才支撑。全年选派9名帮扶干部奋战在4个定点帮扶县,深入一线履行防返贫职责,赢得地方群众信任。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中核集团扎实助力乡村“五大振兴”,取得实效:
产业振兴
将产业发展视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形成民生示范项目带动、产业致富项目助力的良好局面。在重庆石柱县,主导引进两个10万千瓦风电项目,总投资14亿元,均已全面开工;设立中核产业基金,招引成立“核谷”系列公司,助力打造清洁能源、泵阀仪器仪表“两个百亿级”产业链。“前段时间我在网上发布了招聘信息后,从早到晚电话就没停过!许多在外务工的石柱人都联系我,希望给他们留一个用工名额。”强钢精密铸造公司经理祝峰说,“能够为家乡的产业发展出一份力,我非常高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石柱人,他已经在外打拼了二十多年。以强钢精密铸造公司为代表的泵阀制造厂,不仅为石柱带来了沿海地区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像一个个闪耀伫立的灯塔,吸引着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石柱人回到家乡,点亮石柱快速发展的希望。
人才振兴
发挥全系统人才优势,实施“核苗计划”品牌教育帮扶行动,全年投入近1000万元。在陕西白河县,中核集团从“精准输血”到“加强造血”,探索出了一条贯通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全生命周期教育帮扶思路。2024年,白河县79名骨干校长、优秀教师以及教研员代表满怀憧憬地走进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核集团助力县域教育质量提升“核苗强师计划”培训班的学员。“能够有这样的学习机会非常不容易,真的非常感谢中核集团,培训期间,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进步,在交流与探讨中深入感受到教育的力量和魅力。”白河县构朳初级中学校长谈太春说道。
组织和文化振兴
传承核工业红色基因,发挥中核集团党建优势,大力推动“两弹一星”精神、核工业精神与地方优秀文化融合。在陕西旬阳市,中核集团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两弹一星”精神紧密结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为旬阳红色旅游产业链延链补链。在地方现有资源基础上形成了“三馆一中心”的宣传平台,其中,旬阳市科技馆是集科普体验、展览教育、旅游观光、志愿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场馆。馆内设置了核工业科技等18个主题展,共有267件展品,其中80%的展品可供观众直接动手参与。有趣的实践活动为孩子纯真的心灵开启了一扇了解科学知识的新窗口,一批又一批孩子在这里开启了探索世界的大门,同时也在幼小的心中埋下了核工业硬核科技的火种。如今成为本地群众和外来游客必打卡的点位之一。
生态振兴
聚焦基层民生保障,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双碳”目标,持续推广“小而美”的“天光地热”清洁供能技术,加快打造具有中核特色的清洁能源供暖产业生态体系,为帮扶地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与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在宁夏同心县旱天岭村,投入近800万元的“天光地热”清洁供能300户整村推进项目全部建成投运。在内蒙古科右中旗,建成投运34户示范项目,打造了北方高原严寒地区新的零碳示范点。
消费帮扶
充分挖掘内外部销售购买潜力,助力脱贫地区农产品产销畅通。在宁夏同心县,积极发展适合就业的劳动密集型服装企业——中核(宁夏)同心防护科技有限公司,组织全系统780多家成员单位采购,年均采购金额超8000万元,直接带动300多个家庭1600余人稳定脱贫致富。“2020年,由于孩子上学远,我们在学校附近买了新房;2023年,我给自己买了一辆小汽车,方便了一家老小的出行。这些都是从中核集团挣来的。”这是中核防护女工马梅的心声,更是对中核集团在宁夏同心开展扶贫帮困与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份真挚感情。(集团公司党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