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网

2025-11-01 02:16:49  星期六
立足国科融媒,服务先进科技
数千万!国产力传感器黑马完成种子轮融资,牛津博士后创立

点赞

0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1日 浏览量:9次 所属栏目:制造 发布者:田佳恬
  10月30日,在具身智能产业加速跑的关键节点,多维力觉感知领域再度传来融资捷报:上海智子力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 “智子力控”)正式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种子轮融资。此次融资由云天使基金领投,璞跃中国等跟投,山云资本担任长期财务顾问。成立仅一年便获资本青睐,这家由牛津博士后宋戈阳领衔的初创企业,正以创新的力控感知技术,打破传统电感器瓶颈,为机器人装上更灵敏的 “触觉神经”,在人形机器人、医疗机械臂等高端领域掀起技术变革。
   从“刚性自动化”到“柔性智能化”
   当工业自动化迈入智能化深水区,传统机器人的“程序化操作”短板日益凸显——面对精密装配、医疗手术、人机协作等复杂场景,缺乏力觉感知的“刚性控制”模式往往难以应对外力变化,轻则导致产品损坏,重则引发安全风险。在此背景下,能为机器人装上“触觉神经”的力控技术,正成为产业从“重复运动”向“智能协作”跨越的核心突破口。
   作为机器人 “触觉神经” 的核心载体,力控传感器可实时捕捉外力的大小、方向、力矩等多维数据,并快速反馈至控制系统,推动机器人操作从 “机械执行” 升级为 “柔性交互”。这种技术升级不仅重构了机器人的作业逻辑,更拓宽了其应用边界 —— 从人形机器人关节的精准发力控制,到手术机械臂对人体组织的力度感知,再到协作机器人与人类的安全互动,力控技术均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国内高端力控传感器市场长期被海外品牌主导,且传统电学式传感器面临 “精度与集成难两全” 的行业痛点。依赖应变片的技术路线,要么因结构复杂难以实现小型化,无法适配人形机器人关节等狭小安装空间;要么功耗过高,不符合移动机器人的续航需求。行业迫切需要一种兼顾 “高精度、轻量化、低功耗” 的创新方案,智子力控的技术解决方案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精准切中产业痛点,不仅实现产品小型化、轻量化设计突破,更构建起智能机器人力控感知的底层通用技术平台。
   牛津博士后领衔,资本看好赛道潜力
   智子力控的技术突破,离不开创始人宋戈阳博士及其团队的深厚科研积淀。拥有 13 年力控领域学术与技术经验的宋戈阳博士,是 “力觉感知” 领域颇具影响力的青年科学家,其学术履历覆盖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诺丁汉大学、牛津大学等知名院校,深耕结构健康监测、柔性机械结构、力控感知系统等跨学科领域。这种融合力学、机械设计等多领域的知识背景,为其突破传统传感器技术框架、探索创新路径奠定了坚实基础。
   依托跨学科技术团队,智子力控精准把握行业需求,其研发的高精度多维力度传感技术,已成功通过多家行业领军企业的严格测试验证,即将进入规模化市场应用阶段。从应用场景来看,该技术正契合多元市场的需求爆发趋势:工业领域,精密装配、柔性打磨等工艺升级推动协作机器人对力控传感需求持续增长;医疗领域,手术机器人、康复设备对力觉精度的高要求,加速高端传感器渗透率提升;人形机器人赛道更迎来需求爆发期,随着样机迭代速度加快,对关节力矩、末端执行器力感知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智子力控的技术方案正成为企业突破产品性能的重要选择。
   对于此次投资,投资方高度认可智子力控的技术实力与多维力传感赛道的发展前景。璞跃中国基金合伙人朱晓雯表示:“多维力传感是具身感知链路中的极为关键的一环。智子力控是国内首家通过“光”路径实现人形机器人机构件自感知的初创企业,实现了高精度、多点位、稳定性的突破。璞跃非常高兴能够在种子轮支持宋戈阳博士团队,推动该创新技术的应用落地,实现对传统多维力传感器方案的弯道超车。”
   从产业前景来看,多维力传感器正迎来“多场景驱动”的增长期。据行业预测,随着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提速、工业柔性制造升级、医疗机器人渗透率提升,未来五到十年,全球多维力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突破百亿元人民币量级。其中,中国作为制造业升级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核心市场,将成为推动这一赛道增长的关键引擎。
   此次融资后,智子力控将进一步加速技术迭代与商业化落地进程。随着以智子力控为代表的创新企业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国内多维力传感赛道将加速从“进口替代”向“全球领跑”迈进,为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注入核心动力。

分享说明:转发分享请注明出处。

    相关图讯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电话
    本网站由国科网运营维护 国科网讯(北京)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10-8851692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石路甲69号院1号楼1层一单元114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66964号-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96565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代理域名注册服务机构:阿里巴巴云计算(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