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11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南京机电114名领导干部、廉洁高风险岗位人员和纪检干部,走进南京市王荷波纪念馆。这是一次精神家园的寻访,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关于廉洁自律、责任担当的深刻叩问。
走进厚重的大门,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每个展品和照片,都在无声诉说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党的纪检工作先驱王荷波同志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在讲解员深情地讲述中,那段充满理想与牺牲、奋斗与坚守的峥嵘岁月,在眼前徐徐展开。
“大家看这里,这是1922年王荷波同志领导津浦铁路工人大罢工时的珍贵照片……”讲解员的声音在安静的展厅里回响。大家听得格外专注,不时俯下身,仔细辨认着泛黄的文献资料。斑驳的历史印记仿佛穿透时光,敲打着在场者的心。
“王荷波同志担任党的第一个纪律检查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首任主席时,给自己定下了‘三不原则’,即不贪财、不好色、不渎职。”讲解员话音刚落,有人感慨道:“那个年代吃饱穿暖都很困难,还能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依靠的就是纯粹的信仰。”
在“品重柱石”展区前,大家久久驻足。这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当年南京浦镇机厂工人们对王荷波同志人品的最高赞誉。采购供应主任凝视展板,若有所思地说道:“‘品重’说的是人品贵重,‘柱石’讲的是担当如磐。这四个字是王荷波一生的写照,也是对关键岗位人员最基本的要求。”
一份特别的展品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中央监察委员会条例手稿复印件。这份诞生于1927年的文件,历经岁月,字里行间依然透出纪律的力量。一名纪检干部说道:“看看这些最基础的规定,和今天我们强调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核心要求是一致的。”
在“狱中绝笔”的展板前,系统研发中心党支部书记驻足良久。最让他震撼的,是王荷波同志被捕后,在生死关头写给党组织的那封信。他的眼眶有些泛红:“面对死亡,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叮嘱同志们‘不要为我个人而悲伤,要继续为党工作’。这份纯粹与坚定,值得所有人仰望。”
活动结束后,大巴车行驶在回城的路上,车厢里比来时安静了许多。窗外繁华的城市景象不断变换,而纪念馆里的影像、故事和沉甸甸的感动,却深深烙刻在每个人的心里。
一位党员写道:“党风廉政教育永无止境。王荷波同志和他所代表的纯粹、坚定和清廉,就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在王荷波纪念馆,他们触达初心的温度,也感受到纪律的分量,汲取了拒腐防变的精神钙质。他们深知,唯有不断锤炼党性,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才能以清正廉洁的作风和脚踏实地的担当,共同扛起推动南京机电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与使命。
这条路,每一步都需走得正,走得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