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网

2024-06-26 14:15:38  星期三
立足国科融媒,服务先进科技
“没钱挣了,还开什么网约车?”

点赞

0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6日 浏览量:54次 所属栏目:物联网 发布者:田佳恬

导语

Introduction

网约车市场再度拉响风险警报,没人可以全身而退。

作者丨曹佳东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何增荣

“今年,生意越来越难做。”也不知道多少次了,在日常出差时,网约车司机和我聊天的话题都集中在了类似的语句上。

受制于整体大环境不太如意,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网约车市场,可打车的人却和以往比起来少了。这一番操作下,原本就已紧绷的运营生态走到今天这个人人叫苦的地步,虽实属无奈,但是,当这样残酷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网约车市场日趋严峻的发展态势,只能说明,这个领域亟需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

近期,全国多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纷纷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公开提醒潜在投资者和从业人员慎重考虑进入网约车行业。而据相关数据显示,网约车市场运力在多地已接近或超过实际需求,更是从侧面反应了,从前被视为门槛低、挣钱多的网约车市场,已经很难为在局者提供就业护城河了。

风光不再,开网约车不香了

在以滴滴出行为首的打车软件,刚刚进入大众视线时,尚属蓝海的出行市场是那样吸引所有人的加入。出租车司机转战网约车都成了行业常态。一时间,月入过万的收入,几乎成了那个时间里每个网约车驾驶员最爱挂在嘴边的饭后谈资。

身在下游的司机甚是喜悦,就别提那时处在产业链前端的利益体是如何心痒痒了。各地出现海量的网约车平台,各个都牟足干劲要分着一杯羹。

直至这一市场被搅成死水一滩。

对于网约车司机来说,“从日挣500元以上,下滑至日挣200多元”,不过才三年时间。那站在更高的视角,地方政府开始向仍在考虑进入市场的潜在司机给出警告,看着是在给整个行业提了个醒,但讲真,这或许就已经是在暗示,网约车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寒潮。

一周前,江西景德镇市交通运输局发布了风险预警通告,指出受网约车及从业人员数量快速增加等因素影响,市区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约15单,日均运行收入240元左右。

除景德镇外,全国多地交通运输局也发布了类似预警。譬如,鹰潭市、苏州市、重庆市中心城区、莆田市和商丘市均发布了网约车市场运力饱和的风险提示,提醒相关企业和个人注意市场现状,防范潜在风险,避免盲目进入市场。

紧接着,贵阳市交通委员会发布注销四川神州行网约车服务有限公司贵阳分公司(小拉出行)等两家网约车平台公司经营许可证的公告。

有了这番背景,再结合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所披露的数据,多地网约车平台存在未开展经营、车辆数量低于50辆、日均单量小于1000单的情况。同时,网约车从业人员的日均接单量不超过20单,平均单次营收约20元,导致单车日均收入仅200多元。

可见,在行业日趋饱和的前提下,向潜在入局者发送警告,清理网约车小平台也只会是一个引子。

有人指出,这样一来,势必会让原本入门宽松的网约车市场将很多司机拒之门外,说不定,这会再次造成大量社会劳动力的闲置,各地失业情况同时加剧。但有一说一,于整个行业而言,为求良性且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必要时进行行业整顿总是刻不容缓的。

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中,网约车市场一边成为很多驾驶员、投资客用以谋生或挣钱的大舞台。

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今年4月30日,全国共有349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4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696.4万本、车辆运输证292.6万本,环比分别增长2.6%、2.8%。

但另一边,我们无法否认的是,因网约车不合规、服务不到位等各类负面信息层出不穷,倒也真实地让消费者在出行时选择何种方式处在了两难的境地。

肃清市场,才能更好发展

那行至当下,如果上层再不出手管控,给予整改意见和警告,是不是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网约车市场是典型遵循按劳分配制度的产业。在满足付出劳动换来钱的前提下,提升服务、完善制度只会是司机和平台方达成默契般的优化方向。

然而,在我看来,地方性小出行公司的出现,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能给这个行业带去的,唯有扰乱原已由司机、乘客和平台共同维系住的生态。经过一次次围绕利益的多方博弈,当闭环中的一环断开,市场落得一地鸡毛只会是必然。

其实早在去年这个时候,东莞、温州、济南等多地就已经相继发布了网约车饱和预警,甚至有城市暂停受理网约车运输证新增业务。而近一年来,只要你经常乘坐网约车,就一定听到过司机吐槽自己的收入大不如前。

“以前同样是在车里坐15~16个小时,一天还是能挣到600~700元。现在啊,还没送外卖挣的多。”在这场阵痛期里,身在网约车司机大军中,对于行业的急转直下,这是所有司机心中的无奈,但也道尽了这个行业的无序。

一个行业得以健康发展,并不怕从业者良莠不齐,怕的是行业监管者无动于衷。过去,碍于市场红利尚存,有人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容忍一些破坏规则的个案存在。只要这个行业是向上发展的,没什么是不能靠时间来抚平的。

可现在呢?取消小网约车平台的运营资质,也无非是在为市场后续的整改做着铺垫。

网约车市场究竟该又一个怎样的标准模式来运作?尽管在这个开放市场环境下,我们很难用一个绝对的方式来制定一切。滴滴和近日都在忙着递交招股书的曹操出行、如祺出行、嘀嗒出行等网约车平台,也一定不会愿意在同一套法则下生存和竞争。

但有一点我们很明确,为了让网约车市场规范有序发展,行业治理者理应完成从粗放型管理逐渐向精细化运作的转变。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平台整合资源的聚合效应,而不是各自为营互相伤害,亦是各个拥有一定市场体量的网约车公司该学会的。

一直以来,关于网约车市场的运作和存在的症结,就是我们时不时会拿出来讨论的课题。于消费者来说,如何在合理的价格范围内得到满意的打车体验是他们所期待的;于网约车司机而言,在工作时长和实际收入间找到平衡是他们想要的;那于平台和运营公司,完善制度化管理,多一点人性化,少一点资本家的处事思维,很可能就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当然,望向根本,你要说问,现如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仍愿意挤破头进到网约车市场,而不是另谋出路?就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里了。

       原文标题 : “没钱挣了,还开什么网约车?”

分享说明:转发分享请注明出处。

    热点图讯
    最新图讯
    相关图讯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电话
    本网站由国科网运营维护 国科网讯(北京)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10-8851692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石路甲69号院1号楼1层一单元114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66964号-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96565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代理域名注册服务机构:阿里巴巴云计算(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