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网

2025-11-26 23:58:24  星期三
立足国科融媒,服务先进科技
青年志:薪火映青春 强国担使命

点赞

0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6日 浏览量:2次 所属栏目:核工 发布者:田佳恬

  “青年要以不畏艰险的奋斗底色,以无问东西的真实写照,珍惜当下,面向未来。”近日,在中核四0四举办的集团公司“聆听岁月回响 点燃青春梦想”银青共话现场,这句发自肺腑的嘱托,如同一座桥梁,连接起中国核工业的峥嵘过往与朝气蓬勃的未来。

图1

  这场对话不仅在现场引发了强烈的思想共鸣,更折射出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的传承。近期,《中国青年》杂志刊发三篇专题报道,从不同视角记录了中核青年传承“两弹一星”精神、挺膺担当的动人故事及其展现的精神内核,为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的传承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

  在回望与对话中汲取力量 

  “在那样艰苦的年代,前辈们都可以在有限的条件下开拓创新、持续攀登,在逆境中挺起了中国核工业的脊梁。”全国新时代青年先锋、中国聚变翟文延的感言,道出了在场所有青年的心声。今年,“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团队实现“双亿度”突破,作为团队科研一线的青年骨干,他从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故事中,找到了精神的源流。“老前辈们的选择让我深刻体会到,理想的温度,不能只靠一腔热血,更要靠冷静、思考与耐心去维持。”

  一段段尘封的往事,让书本上的“筚路蓝缕”变成了可敬的面孔和鲜活的场景,以翟文延等为代表的中核青年们秉承“在无数次实验失败中再多校对一次”的坚持,与前辈“用算盘打出核心数据”的传奇完成了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七十年来,从“两弹一艇”横空出世到“华龙一号”屹立世界,从铀矿勘探的艰难起步到核燃料元件的自主制造,一代代核工业青年始终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伟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时代担当。

  从现场对话到广泛共鸣 

  “年轻人要沉下心来,以不变应万变,保持本心,向实践学习,向身边的前辈请教,脚踏实地方能有所作为。”杨映璜老前辈的嘱托,在全国劳动模范、中核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核华兴的焦建一身上,得到了极致践行。

  当焦建一站在拉萨3650米的项目工地上,面对剧烈的高原反应和前所未有的施工挑战时,他脑海中回荡的,正是初到甘肃矿区时看到的标语——“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在座谈会现场,他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图2

  “组织信任你,你也接下这个任务,你就需要站好这班岗。承诺即责任,这是最基本的职业底线。”这个朴素的信念,支撑着他在西藏革命建设改革纪念馆项目中鏖战1000多个日夜,最终仅用81天完成援藏干部周转房项目主体封顶,推动工程交付时间比原定目标提前整整3个月,创造了令人惊叹的“高原奇迹”。从南海之滨到雪域之巅的选择,完美呼应了“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是一句空话,它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指引着青年一代前行的方向。

  在中核四0四,中核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刘彦兵从前辈的故事中找到了“匠心”的真谛。刘彦兵和他的团队,从“抢晴天,抓明天,毛毛细雨当好天”的执着中汲取营养,牵头成立“榫卯云”青年创新团队,致力于研发适用于特殊工况的机器人,让“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新技术赋能下焕发新生。

  用挺膺担当谱写新的荣光 

  精神的传承不仅在话语间,更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落地生根。在西北戈壁的北山深处,核地研院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们,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质条件,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为高放地质处置奉献青春;在中核建中,四分厂青年团队坚持围绕“龙芯CF”核燃料元件制造技术,全力攻关生产线自主化技术方案。他们的团总支书记张智介绍道,“团员青年们优化技术方案,攻克关键瓶颈,为全面掌握相关技术并建立完善标准体系贡献青春力量。”

  与此同时,一场面向更广大青年的精神传播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四年来,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活动已累计吸引4500余支团队、超过5万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开展宣讲4.2万余场,覆盖受众370万人次。

图3

  精神的引领,同样在中核青年思想深植。集团公司第三批“青马工程”学员黄真分享了他在培养中的三次“精神淬炼”:深刻认识了“组织”的力量,懂得个人价值源于组织平台;深刻定义“成长”的内涵,明白其重在思想成熟与能力的提升;深刻理解“信仰”的力量,体会甘为奠基者的胸怀。这群青马学员正立志做信念的传承者、改革的先锋者和团队的凝聚者。

  正如秦山核电的李昊在发言中感悟:“同先辈比,我们身上少了在极端艰苦环境下淬炼出的纯粹家国情怀与无私奉献;但我们拥有了更好的物质条件、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大的事业平台。”他代表广大中核青年立下誓言:“要磨砺中核青年硬核锋芒,从时代考题中锤炼挺膺担当的攻坚本领。”

  活动还组织青年代表们前往中核四0四展览馆、核城英雄塔等地踏勘研学。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一件件实物展品,让大家重温了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奋斗历程,完成了一次涤荡心灵的精神洗礼。

图4

  传承,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使命接续。新时代的中核青年正擎起精神的火炬,炽热的光芒正激励着新时代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挺膺担当,在强核强国的伟大征程中,谱写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靓丽华章!(中核集团团委)

分享说明:转发分享请注明出处。

    相关图讯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电话
    本网站由国科网运营维护 国科网讯(北京)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10-8851692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石路甲69号院1号楼1层一单元114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66964号-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96565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代理域名注册服务机构:阿里巴巴云计算(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