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身体状态良好,并已平安抵达北京。在这次任务中,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神舟飞船首次实施3圈自主快速返回,标志着我国载人飞船再入返回技术取得新突破、系统可靠性达到新高度。
11月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返回任务在即,但经安全性检测监测发现,飞船疑似遭受空间微小碎片撞击。为了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此次返回任务推迟进行。
在工程总体的组织下,五院迅速行动,立即开展分析研判,利用机械臂多角度拍摄撞击部位照片,组织专家对机械臂和航天员获取的照片进行研判分析,争分夺秒进行设计复核和故障复现,深入开展风险评估,为工程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之后,按照工程总体部署,五院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深入开展动员,第一时间就人员和资源调配等作出部署,全力以赴迎接重大考验,全力确保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返回等各项任务顺利开展。
返回期间,五院研制的飞船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热控分系统、结构机构分系统、回收着陆分系统、测控通信分系统、数管分系统、总体电路分系统等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全力确保返回舱平安归来、成功着陆。
神舟二十一号飞船着陆后,五院回收试验队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对舱体进行状态检查,确认舱外无危险源后打开舱门,守护航天员出舱。之后,回收试验队对返回舱进行安全处置,高效完成下行载荷回收等工作。
在此次返回任务中,神舟二十一号首次采用了3圈快速返回方案,包括分离、制动、再入、减速、着陆缓冲5个阶段。该方案是在原5圈快速返回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科学优化返回策略和措施,形成的快速返回方案,有利于提高神舟载人飞船返回段的任务效率和应急能力。
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返回5圈改3圈,其最大的改变是离轨控制制动参数由地面计算改为船上计算机自主更新计算。为了确保自主计算的正确性,五院502所及飞船系统先后开展了多轮复核复算,如方案正确性复查、飞行程序合理性复查、算法正确性复查、自主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有效性确认、对调整后故障预案的复查等等。神舟二十一号最终就是在自主计算的控制参数“驱动”下,高精度返回地球的。
实施3圈自主快速返回,能够有力提升神舟载人飞船自主飞行段、组合体运行段应对重大故障的能力。相较5圈自主快速返回方案,神舟二十一号从离开空间站到返回地球的时间缩短了3个多小时,凸显了我国再入返回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以来,再入返回技术发展了两代。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采用的标准弹道自适应制导方法是第一代,从神舟十二号开始采用的自适应预测制导方法为第二代,其代际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再入段控制核心内容的改变;而离轨控制方面,这两代都由地面计算。
从神舟一号的标准弹道自适应制导,到神舟十二号的自适应预测制导,再到神舟二十一号的3圈快速返回,中国航天人用30多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再入返回技术发展道路。后续,五院将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攀登载人航天技术新高峰。
(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