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工业沈飞的数控加工厂里,经常能看到一对长得一模一样的哥俩——兰天和兰海。这对双胞胎兄弟不仅是血脉相连的亲人,更是航空制造战线上的默契搭档,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沈飞“双子星”。
航空梦的种子悄然萌芽
“我们的名字可是有故事的。”兰海笑着说。兄弟俩的名字是由身为退伍军人的舅爷所取。“舅爷说,蓝天碧海是飞行员驰骋的疆场,他希望我们将来能有一番作为。”
正是这位舅爷,在兄弟俩幼小的心灵埋下了航空报国的种子。怀揣着航空报国的理想,兰天、兰海毕业后双双选择了沈飞。回忆起入职初期的经历,兄弟俩相视而笑。“刚来时,我们经常被同事认错,”兰天说,“有一次,兰海的同事拍着我的肩膀讨论工作,说了半天才发现找错了人。”哥哥兰天主要从事数控镗削精密加工,这是一个要求极高的岗位。“我们的加工公差就在一道之间,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十分之一,”兰天解释道,“稍有差池就会产生不合格品。”
为了掌握这项精湛技艺,兰天付出了巨大努力。“多看、多思、多学、多练”是他的座右铭。他不仅熟练掌握多种数控操作系统,还在复杂飞机结构件加工、大型飞机结构件变形控制、高精度制孔等领域练就了独门绝活。
“每当看到经过自己双手加工出来的零件完美无瑕地装配到战机上,那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兰天说。
而在生产链条的前端,弟弟兰海则专注于三维建模和数控程序编制。“我的工作就是为零件加工规划最优路径,”兰海形容自己的工作如同“为战机绘制基因图谱”,“每一个曲面、每一条曲线,都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质量。”
为了提升技能,兰海在工作之余自学三维建模和编程,购买了大量专业书籍。“遇到难题时,我会去网上找教学视频,”他说,“但很多视频都是片段式的,我就把多个视频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这个过程看似枯燥,但兰海却乐在其中。“当你从心底热爱这份工作,再多的辛苦也会变成乐趣。”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兄弟俩在专业领域各有侧重,形成了完美互补。
“我们就像一条生产链上的两个关键环节,”兰海比喻道,“我负责前期工艺准备,制定最优的工艺方案;而哥哥则凭借过硬的实操技能,将蓝图变为现实。”
这种独特的协作模式,让他们在技术攻关中成效卓著。兰海在编程时,会充分考虑兰天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而兰天在加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又能及时反馈给兰海,帮助他优化程序。
“有一次,我们遇到一个特别复杂的结构件,”兰天回忆道,“传统的加工方法效率低下,而且精度难以保证。”
面对这个难题,兄弟俩开启了合作攻关模式。兰海从编程角度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而兰天则根据自己的操作经验,提出了改进建议。
“那段时间,我们经常讨论到深夜,”兰海说,“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
“但正是这种思想碰撞,激发了我们的灵感,”兰天补充道,“最终,我们不仅解决了问题,还总结出一套全新的加工方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种联手攻关的模式,产生了“1+1>2”的效果。兄弟二人的完美合作,不仅提高了加工效率,而且保证了产品质量,成为部门里公认的“黄金搭档”。
竞争中携手共进
在同事们眼中,兰天、兰海既是亲密无间的兄弟,也是互不相让的“对手”。
“我们经常在合作的同时挑对方的毛病,”兰天笑着说,“找彼此的漏洞,然后再一起想办法解决。”
这种特殊的“竞争关系”让两个人都受益匪浅。“有一次,我发现兰海编程时的一个小疏漏,当即就指出来了,”兰天说,“虽然当时他有点不服气,但经过验证,确实是我的判断正确。”
“但更多时候是他挑我的毛病,”兰海“抱怨”道,眼中却满是笑意,“有一次我自认为编了个完美的程序,却被他找出3个可以优化的地方。不过,这种互相挑刺的方式,确实比一个人闷头想问题更管用、更高效。”
靠着这种既合作又竞争的模式,兄弟俩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每次参加比赛,我们既是队友,也是对手,”兰天说,“但无论谁获奖,我们都同样高兴。”
2022年,在辽宁省职业技能大赛中,兰天获得数控镗削组第一名,兰海则夺得数控编程组二等奖。“获奖的那一刻,最想分享喜悦的人就是哥哥,”兰海动情地说,“因为没有他的激励,我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我们有个共同的目标——5年之内成为首席技能专家。”兄弟俩异口同声地说。首席技能专家是技能人员能够达到的最高级别,这个目标展现了他们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高要求。
兄弟俩还约定,要把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传授给更多年轻人。“沈飞给我们提供了实现梦想的舞台,我们有责任培养更多优秀的技能人才,”兰天说,“这也是航空报国的一部分。”
在兰天、兰海看来,航空报国不需要豪言壮语,“就是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把所有的本事都用出来,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兰海深情地说道,“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报效祖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