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5年10月31日23时44分,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航天员张陆、武飞、张洪章乘坐飞船奔向中国空间站。约10分钟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飞船入轨后,于11月1日3时22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3.5小时,创造了神舟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的最快纪录。




按任务计划,3名航天员随后从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进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日4时58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7次“太空会师”。两名指令长继三年前首次“太空会师”后再度相聚“天宫”。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牵挂他们的全国人民报平安。
后续,两个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进行在轨轮换。期间,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5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工作。
在空间站驻留期间,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生命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开展多项实(试)验与应用,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完成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安装,以及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任务。
此次任务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生产的系列技术产品全程护航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
让“太空之吻”更精准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的交会对接,堪称一场极致精准的“万里穿针”。而承担测量重任,保障这场“太空之吻”圆满完成的,是航天科工自主研制的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它能够精确输出两个空间飞行器之间的距离、速度、角度等相对运动参数,具有发射功率低、工作空域大、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技术优势,是交会对接中工作范围最宽、发挥作用时间最长的测量敏感器。据悉,这是该型微波雷达第18次成功助力我国载人航天任务的“太空之吻”。
同样在交会对接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还有高精度加速度计组合,它能够在微重力环境下精准测量加速度信息,持续不断地将飞船在太空中产生的极其微弱加速度转换为电流信号,并精确“翻译”成为飞船控制系统“听得懂”的频率信号,从而帮助飞船牢牢把握速度、位置的毫厘变化,为飞船在轨运行和交会对接提供必需的实时数据,是保障九天之上“中国精度”的重要力量。
让“太空生活”更舒适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此次出征,携带着液路截止阀、生理信号测试盒、心电记录装置等关键产品,这些产品核心服务于神舟飞船环控生保分系统和医监医保设备分系统,它们是“太空医院”“太空空调”的一部分,为航天员营造舒适的太空生活环境提供保障。
其中,航天员出征时随身佩戴的生理信号测试盒、心电记录装置,全程陪同航天员完成整个飞行任务,可实时监测航天员的生理指标,并下传至地面指挥中心,为地面医护人员开展实时监护、掌握航天员健康状况提供关键支持。
让“神舟飞天”更可靠
航天科工为本次航天任务提供了多维度关键支撑,研制的连接分离机构作为飞船的关键部件之一,既能在飞行器发射和在轨运行时,实现航天器主体及各舱段的牢固连接,又能在飞行器返回时实现快速分离,确保核心功能可靠落地。同时,航天科工还为飞船通信导航关键部位提供微声器件,为电源的核心部位提供重要磁性元件,保证了导航系统的准确性与电源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为地面指挥中心遥测跟踪、指挥通信和航天器导航飞行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时间频率保障方面,航天科工提供了一系列高精度晶体元器件,在飞船发射、入轨、交会对接过程中提供精准稳定的时间频率信号,成为地面指挥中心监测和衡量航天器飞行状态的重要参考指标。
此外,航天科工为本次任务提供了地面测控设备和一系列精密齿轮、特种阀门、特种电池、电连接器、电机风机、金属软管等产品,还有数以万计的高性能紧固件,为火箭成功发射和飞船在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此外,搜救信息系统承担了飞船的待发段、上升段、运行段应急搜救指挥保障任务,为发射任务全程保驾护航。(文/崔玮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