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网

2025-08-31 22:52:58  星期日
立足国科融媒,服务先进科技
卫星互联网组网按下“加速键”,谁能掌控未来太空话语权?

点赞

0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31日 浏览量:13次 所属栏目:制造 发布者:田佳恬
  近期,中国星网GW星座通过长征火箭进行密集发射多颗卫星,发射进程显著加快,进入规模组网阶段。这背后或将是太空话语权的争夺,国家战略安全的必须一步。
   7月底至8月中旬以来,中国星网GW星座以短间隔”,“高频次的发射节奏,在短短的二十天内进行了多次组网发射。多次发射行为使得中国星网GW星座的卫星总数,从7月前的34颗跃升至72颗,这标志着我国卫星物联网建设正式迈入加速阶段。

  前期技术积累的稳定性、制造与发射体系的协同能力,正在这场太空竞速中得到良好展现。   据相关媒体报道,我国正在推进两个大型低轨卫星星座项目,一个是前文提及到的中国星网GW星座,另一个则是上海垣信千帆星座,按照规划,两个项目的卫星总数预计分别为1.3万颗和1.5万颗。两个项目共同构成我国卫星互联网的重要基石。
   2025年上半年,中国星网的发射节奏相对较慢,平均1到2个月发射一组卫星。相较于上半年,自7月起,中国星网的发射速度显著加快。在7月27日至8月17日的短短22天内,连续完成了5批卫星的发射任务,这一速度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这背后是什么因素促使卫星发射进程加快?
   有专家认为,这背后可能有两大因素在做推动。
   一方面是因为国际电信联盟(ITU)对于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的主要分配机制是“先登先占”。地球近地轨道资源和优势通信频段资源有限且不可再生。此外,ITU规定,在提交星座计划后的第9年内发射总数达到10%的卫星。为以避免项目被削减或取消,多批次密集发射卫星“应运而生”。
   在有限的轨道和频段资源被占满前,为我国争取更多的“太空资产”和太空话语权。全球低轨容量仅约6万颗,而中国计划部署1.5万颗,规模仅次于当前超7000颗的SpaceX的“星链”。根据规划2025年底:648颗卫星实现区域组网运营,2026年前:覆盖含边疆、海岛的全国,2030年“千帆星座”超1.5万颗星提供全球服务。
   另一方面中国星网计划于今年完成一代星座组网,以满足外交等核心领域的需求,在紧急时刻能用上自主的卫星互联网系统。拥有自主可控的卫星互联网,意味着在应急通信、防灾减灾、远洋航行、航空航天等涉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领域,能提供不受地面基础设施限制的通信保障,满足国家战略安全的需要。
   那么,如此密集的发射节奏如何实现?
   其背后是技术的进步。通过模块化设计和机器人合舱工艺等,相关数据显示,卫星的研制周期已能缩短80%,成本大幅降低。
   火箭发射能力也在提升,发射成本有所下降。长征五号乙+远征二号第二级动力单元的组合,实现“一箭多星+太空变轨”。火箭发射成本降至5000美元/公斤,比国际均价低30%,为“万星计划”奠基。
   手机终端直连卫星互联网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智能制造网发现,8月27日工信部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支持开展终端设备直连卫星业务、支持探索新型卫星通信业务。
   文件中还透露,到2030年目标是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1000万。这将极大“反哺”星座卫星发射,给其带来不竭动力。

  与此同时,工信部将在近期向三家基础电信运营商正式颁发卫星互联网牌照,这将进一步推动电信运营商拓展新兴业务范畴,寻找新的增长点。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迷途的旅人也能依靠卫星互联网通信找到方向,自然灾害面前,救急响应速度不再延缓,国家战略安全指数也能不断上涨。科技正在让世界变得更好!
 

分享说明:转发分享请注明出处。

    相关图讯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电话
    本网站由国科网运营维护 国科网讯(北京)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10-8851692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石路甲69号院1号楼1层一单元114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66964号-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96565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代理域名注册服务机构:阿里巴巴云计算(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