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网

2025-04-08 08:03:10  星期二
立足国科融媒,服务先进科技
北京自动驾驶新规落地:政策与技术竞速,谁在偷偷踩油门?

点赞

0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8日 浏览量:10次 所属栏目:物联网 发布者:田佳恬

引言

一部条例引发的行业地震。

2025年4月1日,《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正式施行,这可能是愚人节最不"愚人"的消息——条例明确支持自动驾驶用于个人乘用车、出租车等场景,甚至允许"符合条件的车辆开展道路应用试点"。

消息一出,车企CEO们连夜开会,投资人疯狂打电话,而普通市民只关心一个问题:"以后打车遇到AI司机,差评该给谁?"

这部被称为北京"自动驾驶基本法"的条例,背后是北京的小心思:全市已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道路超2000公里,百度萝卜快跑在亦庄的Robotaxi日均订单破万,小马智行的无人卡车在五环外偷偷拉货……

政策再不跟上,技术就要"无证驾驶"了。

而更耐人寻味的是,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条例新增了"个人乘用车出行"场景——这意味着,你的下一辆私家车,可能真不需要驾照。

(参考阅读请点击:

《4月1日起:北京自动驾驶应场景用向个人乘用车拓展,对5大类无人车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

一、政策破冰:北京为何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

1. 从"测试"到"上路":法律终于追上技术

《条例》最狠的一条是:"列入汽车产品目录的自动驾驶汽车,可用于个人乘用车"。

翻译成白话就是:买辆带L3功能的某界M9,理论上能放手让它自己开去上班(当然手还得虚扶方向盘)。

这比工信部"有条件批准L3准入"的表述更激进,北京俨然成了政策先行区。

但魔鬼在细节里

车企必须建立"用户告知机制"——未来购车合同可能新增条款:"本车自动驾驶时,您睡觉、刷剧、吃泡面引发的交通事故,本公司概不负责";

强制安装"黑匣子":事故时自动上传数据,想甩锅?先过数据这一关。

2. 责任划分:人和AI,到底谁背锅?《条例》玩了个文字游戏:要求车企承担"生产一致性主体责任"。翻译过来就是——车没问题的话,出事算车主的。某新势力销售培训手册已更新:"客户问责任归属,就说'法律还在完善中'"。3. 数据安全:给AI套上"紧箍咒"

条例要求"地理信息数据境内存储",百度Apollo工程师吐槽:"以后训练AI躲城管,得先申请数据出境许可?"

更绝的是要求"自动驾驶系统与娱乐系统物理隔离"——想边自动驾驶边刷抖音?

没门!

二、商业暗战:谁在偷偷布局"后政策时代"?

1. Robotaxi的"北京大逃杀"

百度萝卜快跑:凭借"全无人"牌照,已在亦庄部署数百辆车,单程票价有的低至9.9元。有的哥怒斥:"这是恶意降价!"

小马智行:连夜与合作伙伴签约,计划年内投放近千辆Robotaxi,主打"机场-国贸"专线;

滴滴自动驾驶:闷声拿下北京T3航站楼接驳车订单,但要求"每车配安全员",被同行嘲笑:"披着L4皮的L2"。

2. 私家车市场的"L3军备竞赛"华为乾崑:ADS 3.0已通过北京路测,余承东放话:"买问界M9,送'虚拟司机'一名";小鹏汽车:XNGP紧急推送"北京特供版",新增"自动躲避交警"模式;传统车企:一汽红旗临时加装激光雷达,工程师哀嚎:"原计划2026年上L3,现在得熬夜改PPT"。

3. 保险公司的"骚操作"

某保险公司已推出"自动驾驶专项险",条款暗藏玄机:

开启自动驾驶时保费打7折;

但系统强制接管超过3次/月,次年保费翻倍。

网友吐槽:"这是逼我和AI司机抢方向盘?"

三、技术悬疑:法规有了,AI真的准备好了吗?

1. "北京特供bug"一览

长安街红绿灯:某测试车把交警指挥手势识别为"建议变道";

胡同三轮车:系统对"逆行的老北京板车"束手无策,工程师建议:"算法加入'您猜怎么着'语音预警";

暴雨模式:激光雷达被冰雹砸歪后,车辆自动播放《雨中即景》并靠边停车。

2. 终极伦理题:撞大妈还是撞豪车?《条例》回避了经典的电车难题,但车企私下测试显示:某自动驾驶巨头方案:优先保护车内人员(结果:微博热搜#某自动驾驶自私#);另一巨头方案:随机选择(结果:被喷"算法算命");某汽车新势力方案:弹出投票界面让乘客决定(结果:堵车时引发车内斗殴)。3. 人类司机的"临终关怀"北京某驾校已开设"AI驯兽师"培训班,教学内容包括:如何优雅地从AI手中抢回方向盘;系统死机时背诵重启咒语;给自动驾驶系统写好评换折扣券。四、未来狂想:当方向盘变成选配件

1. 技术普惠:从“奢侈品”到“国民神器”价格下探:华为、地平线的芯片让L3级车型的成本降至20万元以内;场景扩展:从高速NOA到代客泊车,用户直呼:“比驾校教练还耐心!”数据反哺:千万级用户数据训练模型,AI司机越开越“老司机”。2. 全球竞赛:中国能否弯道超车?Waymo的焦虑:在中国市场被百度、华为压制,急得马斯克连夜发推;欧洲的困局:德国法规保守,自动驾驶落地速度落后中国3年;东南亚的机遇:滴滴、小鹏瞄准东南亚市场,输出“中国方案”。

五、结语:技术的油门,法律的刹车

《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像一枚硬币:正面刻着"创新加速",背面写着"安全限速"。

当华为百度们忙着给AI踩油门时,法律正悄悄系上安全带。

或许正如网友所说:"最好的自动驾驶,不是让人类失业,而是让堵车时骂街的声音小一点。"

下一个十年,当我们的孩子问起 "人类司机是什么" 时,我们可以骄傲地说:"那是一群靠脚踩刹车证明存在感的勇士。"

总之,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认为,“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无论应用于哪个场景,有安全的自动驾驶才能行稳致远。这种安全,既包括车主安全,也包括乘客安全、行人安全等。在人与智能之间系上“安全绳”,让自动驾驶服务于人的发展,未来可期。

亲,你说呢?

       原文标题 : 北京自动驾驶新规落地:政策与技术竞速,谁在偷偷踩油门?

分享说明:转发分享请注明出处。

    热点图讯
    最新图讯
    相关图讯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电话
    本网站由国科网运营维护 国科网讯(北京)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10-8851692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石路甲69号院1号楼1层一单元114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66964号-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96565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代理域名注册服务机构:阿里巴巴云计算(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