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固体火箭发动机“上火”了、“嗓子冒烟”了怎么办?近日,航天科技集团四院401所设计人员成功设计研发了发动机试后自动灭火降温装置系统,实现了对发动机燃烧室的全自动远程灭火。
一直以来,发动机试后都采用物理隔离或人工喷水方式灭火,等待时间久、尾气影响大、效果也不理想,还可能对后续热结构考核造成不利影响。去年,401所正式启动试后自动快速灭火技术研究。
监控录像里,发动机点火燃烧后,早已等候在旁的“灭火卫士”摆杆自动就位,精准插入喉管内部,灭火指令发出后喷射灭火剂,只见尾焰明火快速高涨又慢慢熄灭,一整套流程十分顺畅,只需要20秒左右。“我们都有嗓子‘冒烟’的时候,就会想来一剂药直抵中心、快速灭火,这个系统就实现了这样的想法。”项目负责人朱瑶比喻道。
据介绍,为了这短短的20秒,设计团队综合考量了试验现场用电用气要求、现场燃烧环境和温度、设备及后续维护成本等一系列因素,最终确定了方案,搭建了试后通用灭火系统,并设计了通用型和专用型两种装置。
发动机直径大小不一,装置如何才能发挥最大效果?对此,他们依据试验台中线、常用发动机尺寸、试验台面积等,为装置设计了足够的臂长,同时在底座预留了可横向移动的调节卡口,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在此基础上,该装置在设计过程中还实现了轴向、径向、纵向三向调试的功能,可根据不同发动机、不同喷管长度更换调节喷射管道,成功实现灵活作业、一机多用。
“效果很好,再也不用大家靠近还冒烟的发动机近距离作业了。”该所1室装配组职工开心地说。目前,该装置已进行了多次空载试验、多型号搭载试验验证,完成了立项时的既定目标,编写了操作规程和流程,获得了设计方的一致好评。近期,该项目还通过了四院检查组考核验收。
(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