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挑战者”-2主战坦克。
近日,英国军工集团BAE系统公司在一份声明中承认,英国军工已不再具备火炮身管制造能力,仅保留了劳动力和有关技术知识,正联合多方研究如何恢复制造能力。声明在英国国内和国际军工界引发热议,英国的军备状况和军工领域诸多问题也遭到曝光。报道称,英国国防工业的日渐衰落,实质是英国综合国力下降的表现,也是此前一系列政治、经济和防务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
军备窘态军工“背锅”
BAE系统公司称,英国主力装备“挑战者”-2主战坦克和AS-90型155毫米自行火炮,或将面临无火炮身管可换的窘境。据悉,这两款武器装备的火炮身管此前均由位于诺丁汉的英国皇家军械厂生产。该厂是英国唯一一家具备生产这两款大口径火炮身管能力的兵工厂。不过,为节省相关费用,英国已于2001年正式关闭该厂。另一处小口径枪炮身管的制造商——英国制造研究公司早在30年前就已停业。BAE系统公司旗下的巴罗因弗内斯枪炮身管生产线也因长期没有订单被迫关闭。该公司高层表示,英国将被迫拆解库存装备的火炮身管以完成维修。
外媒还进一步披露了英国更多的军工窘况。在最近一次英国海军“前卫”号核潜艇维护保养期间,维修人员用胶水固定反应堆舱内一枚断裂的螺帽,险些酿成大祸。服役不久的“威尔士亲王”号航母首次出海远航即发生故障。另一艘航母“伊丽莎白女王”号过去一年一直被船体漏水问题困扰。
英国空军也加入了“吐苦水”的行列,称约1/3的军机因维护不及时无法升空,防空系统落后同级别对手15年以上,就连多国“众筹”研制的F-35B战斗机,英国国防工业也仅承担了15%的边缘工作量等。
此外,英国军工产能的不足也使其国防工业的外贸订单量大幅下滑,国际军售市场份额由21世纪初的7%缩水至2022年的不足1%。
英媒评论称,多重问题折射出当前英国国防工业的困境。一方面,英军多款主力武器装备服役时间过长,亟需维修和升级;另一方面,英国曾经完善的军工体系日渐衰落,多家军工企业相继倒闭,导致多款武器装备无法进行维修和升级。同时,英国加大对东欧地区军事援助力度,导致自身军火库告急,新武器装备的补充又因技术瓶颈、预算申请、招标程序等原因迟滞。
衰落背后原因多样
分析人士表示,英国国防工业衰落,是该国政治、经济和防务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
有外媒评论称,“脱欧”对英国国防工业造成巨大冲击。“脱欧”后的英国,因跨境贸易延后、关税壁垒升高、政治和军事互信降低等因素,与欧洲伙伴国的防务合作与技术共享受到诸多限制。如“台风”系列战斗机原由英、德、意、西4国联合研制,其中有源相控阵雷达的迭代升级工作由英、意两国负责,但英国“脱欧”使得两国迟迟未在联合研发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同时,英国的相关防务政策,也削弱了其军工产业的发展势头。根据英国此前公布的《2020年至2030年十年规划》,英国陆军计划用轻型轮式装甲车取代“挑战者”系列主战坦克和“武士”步战车等重装武器;空军追随美国选定F-35战斗机为下一代主战机型;海军核潜艇的替代项目也由英美澳联合研制。可以说,自研经费投入的缩水和武器装备采购订单的压缩,不仅让英国军备领域出现武器“青黄不接”的困局,也极大削弱了军工集团的生产动力,导致大量技术人员出走,产业制造能力下降。
此外,英国国内军工集团的短视行为,也加快了英国国防工业的衰退进程。一方面,英国军工集团公开指责英国政府压缩采购武器装备的资金。另一方面,英国军工集团没有在装备自研领域加大投入,反而投机选择外包等见效快的省钱方式。如BAE系统公司与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组成新公司,以“中间商”身份采购德国“拳击手”装甲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本土军工产业的效能。
“亡羊补牢”前景难料
面对当前国防工业面临的严峻形势,英国抛出一系列“组合拳”试图扭转颓势。如升级英陆军“挑战者”-2主战坦克和M270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加快“硫磺石”新型反坦克导弹系统的研发和列装、明确2024年前由无畏级战略核潜艇接替前卫级战略核潜艇、与日澳及欧洲多国展开航空技术合作等。英国政府还计划与军工企业签署多份长期合同,并在贷款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不过,外界对于英国重振军工的雄心并不看好。首先,经济疲软和政府更迭让激励政策和军购订单充满变数。其次,英军启动的部分国产装备项目难度过大,如为“挑战者”系列主战坦克设计“目标自动检测和跟踪系统”,这种在国际军工界尚属难点课题的项目,对于英国国防工业而言更是挑战。再次,英国在防务合作中与欧洲国家日渐疏远,将自己绑上美国“战车”,在防务问题上对美亦步亦趋,也势必拉低其在军工产业领域的自主话语权。